精选顶级区块链游戏娱乐平台,支持USDT、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支付。畅玩去中心化游戏平台,体验公平透明的区块链游戏应用。立即加入,探索丰富的USDT支付游戏平台,享受安全便捷的加密货币娱乐!占地1040亩,接近故宫大小;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鸟巢体育馆体量;钢铁用量21万吨,比肩30个埃菲尔铁塔……魏武路上,总投资550亿元的合肥国显8.6代线项目建设正酣。
作为全省近三年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松劲,从春寒料峭到盛夏时节,近万名工人见证了“超级工程”的拔节生长。
安徽首条高世代AMOLED产线万片玻璃基板,可生产更大尺寸的AMOLED面板,涵盖平板、笔电、车载、显示器等多尺寸应用领域。可卷可折可曲的柔性屏,就像经济指标般充满韧性,具有更高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新站高新区坚持“产业立区、项目为王”,把“我有什么”“我要什么”谋实做实,做强链主企业、做深产业配套、做实应用场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主导产业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加速壮大,焕发勃勃生机。
从万物皆屏到屏联万物,新站“显示”无处不在,京东方、维信诺、视涯科技、康宁等头部企业在此聚集,各类面板年出货量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企业数量占合肥市的三分之二以上,产值超800亿元,形成了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
全区集成电路产业总投资近千亿元,汇聚上下游企业近50家,晶合集成成为国内第三大、全球前十的晶圆代工厂,打造了全省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最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
产业,就像经济的“脊梁”,一旦挺起来,发展的“腰杆子”就能硬起来。一张协同高效、梯次清晰的现代产业图谱正日益清晰,精心打造的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已显现强大协同效应,化为经济抗压的韧性。
2024年,新站高新区GDP增长7.6%,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增速2.6、1.8、1.1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来看,经济发展呈现出进击的良好态势,新站高新区切实扛起了“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这些有技术、有壁垒、有利润的更核心的产业配套,将加快弥补国内显示产业的偏光片上游关键原材料短板。正如欧阳钟灿院士所言,新美项目落地将改变供应链格局和核心材料来源,与本地区新型显示产业项目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实现关键材料“中国制造”!
6月,合肥井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物流装备生产线一期项目开工,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0000台套智能物流装备的生产规模,年产值16亿元。
作为新站“有根企业”,新产线项目的发起方井松智能十余载扎根于此,稳扎稳打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在科创板上市。与新站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新站就是投资未来。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连续18个月保持18%以上增长。
通过建立“缺口账、增长账、支撑账”三账监测体系,构建重点项目从“谋划—熟化—实施—竣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数智赋能提质增效。
上半年,纳入省级开工动员的重点项目14个,开工率100%,各项指标均位居开发区前列,市级重点项目新开工项目41个、竣工项目24个,区级累计新开工项目58个,竣工投产项目36个,均超目标任务,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曲线不仅有增速的“向上”,更有质量的“向优”。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实现74.6万元/亩,位列全市第二,规上工业亩均营收实现1070万元/亩,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型。
近期,合肥欣奕华首台Micro 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正式下线交付客户。
此次交付的Micro 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采用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具备多项行业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积极构建“示范场景+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是创新成果实现0到1、1到N的最大底气。
历经多年积淀和发展,新站高新区集聚了一批高质量、高成长性企业,“首台、首套、首个”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以新站高新区为主体申报的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成功入选2025年度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实施场景机会与能力“两个清单”动态管理,今年累计征集有效场景机会清单16项、在建场景项目7个、遴选场景创新示范案例14个,场景应用创新工作考核在全市持续领跑。
按照“产业规划+空间载体+要素保障”的全链条布局,芯视界产业园一期、数字科技产业园建成运营,高端制造产业园、高端光学膜生产基地等园区即将交付,近百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加速推进中,推动“园区产业化、产业园区化”融合发展,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个个场景、一项项案例、一组组数据,透射着经济“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势头持续巩固、“新”的动能不断累积。
从2021年6.1万户到如今的10万户,短短4年实现64%的爆发式增长,日均新增超80户,增速稳居全市第一,经营主体活力迸发。数据背后的增长力,源于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
新站高新区强化链式发展,实现规上企业包保服务全覆盖,“点单”式服务、“吹哨”式响应,推出“政策发言人”、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柔性执法)等创新制度,设立入园审批、“益企资讯”、政策发布等为企服务工具包,已审批入园申请54件,发布部门资讯154条、各类申报政策63条,推动为企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赢得政企连心,凝聚起发展的最大向心力。
截至目前,全区月度新增“五上”企业37家,同比增长47%;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72家,同比增长60%,新增数及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二。
深入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推深做实“五上”、腰部企业等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发挥专精特新赋能中心作用,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清单和“一行一策”共性化方案;鼓励亿元、十亿元临界企业,探索向高价值链、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路径……存量企业蕴含增量空间。把现有企业服务好,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越是深耕当地的企业,越要做好“浇水施肥”。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把握好“稳”与“进”“谋”与“干”“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新站高新区正以最大诚意、最高效率、最优服务,全面加强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紧密跟踪项目开工建设、主体竣工、投产达效等关键节点,全力全速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见效。
“有解思维”是一种高效破解发展难题的工作方法,把该办的事办好、把难办的事办成,让有解更“优解”。
经营城市,并不是以产业经济建设为初衷的开发区所长,要让一个片区、一座新城,实现从无到有、顺畅运行,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突破力。近十年,新站高新区人口增速稳居全市第一,是全市净流入人口最多、增速最快的区域。
过去,区内交错的铁路线,割裂了新站高新区与主城区的空间联系,也拉远了与城区的心理距离。
如今,新站高新区形成“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和“七横七纵”主干路网,畅通二环、文忠路高架、包公大道高架路桥相通,轨道交通3号线号线延长线穿区而过,成为合肥地铁覆盖密度最大的城区之一。
城因路变,业由路兴,车轮飞驰,昔日堵点变亮点,印证“新站不远,新站很新”。
开在产业园里的国企幼儿园,青年朋友纵享夜校松弛感,特色街区烟火气足,老年食堂暖心更暖胃,新站演唱会精彩不断,一泓碧水展新颜,蓝天白云晒幸福,幸福生活可感可及。唯有常来,切身体验,在打破固有认知基础上,才知城市之变背后艰辛与努力。
在新站,幸福不只是“畅其行”,也可以是“有优教”,南门小学、四十二中少荃湖分校,和平小学磨店分校今秋迎新,一六八中学北校区开工,合肥七中学府校区项目落地。幸福可以是“有所医”,全国首个国家级消化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落地,省针灸医院新院区,市属口腔、骨科等专科医院开诊在即。幸福也是“有宜居”,少荃湖城市副中心全面起势,商业地块和星级酒店正在稳步推进中,一批既利当下民生、更谋长远发展的公服配套项目加速从纸上到地上,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发展如征途,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轻松实现,每迈一步,每进一步,都要付出百倍的辛苦和努力。
新一轮发展提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站在经济一线、产业一线、发展一线的新站高新区,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和韧劲,以“归零心态”不断奋进,扎扎实实解决一个个问题、办成一件件事情,以高质量项目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合肥东部崛起战略引擎!(合新宣 图/文)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